版權所有 ? 天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滬ICP備09014994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上海 公安備案號:31011702000090 |
上海川湘調料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川湘調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和經營川、湘風味麻辣食品的專業企業,前身是于1929年在滬開業的利川東號、川江土產商店和四川土產公司在1956年公私合營時合并而成雛型,改名為川湘土產食品商店,以前店后工場的方式經營,自產自銷麻辣風味的“川湘調料”而聞名于上海,曾被廣大市民譽為“調料王國,麻辣世界”。一九七五年在原川湘土產商店的基礎上擴建為川湘土產食品廠,是一九九三年原國內貿易部首批命名的“中華老字號”名特企業,一九九四年更名為上海川湘食品公司,一九九七年公司自籌資金在上海浦東康橋工業園區建造了占地面積達十六畝和具有現代化流水線新的生產廠,多年來,企業致力于生產和經營具有四川、湖南特色的調料食品,已由八十多年前自產自銷簡陋商鋪,發展為集商、工、貿為一體的調料食品公司,經營規模已由原來一年幾十萬元的銷售額,發展到目前年4000多萬元銷售額,200多萬元經營利潤,產品遠銷海外和全國各地,企業先后被評為上海市商業小巨人和被上海企業家聯合會評為上海市優秀企業,連續六年被評為上海市黃浦區文明單位,“川湘”這一“老字號”經久六十多年長盛不衰發展壯大,皆因“川湘調料”各任的掌門人視“老字號”為民族品牌的瑰寶,以確保其質量和創新產品不斷地培育、并在市場經濟中實施品牌戰略給予發揚光大。
上海,原來吃辣的人士不多,相傳北伐戰爭期間,北伐軍中有許多是四川、湖南人,北伐軍進入上海后,川、湘籍人留在上海的也漸漸增多,早在1920年6月,“川湘”的創始人之一,重慶籍人士嚴允梁先生便在上海廣西北路222號開設“利川東”號。主營酒、醬和四川土產食品,以滿足吃辣人士的需要。抗日戰爭勝利后,重慶的接收人士攜帶家眷、隨從紛紛來滬,使得川菜館在滬像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并帶來了對川、湘調味品的熱切追求。40年代初有四川籍的有錢商人分別在上海開辦作坊,1941年“川湘”的傳人溫樹清先生和文孝思先生合伙在上海寧海西路88號開辦“川江”土產商店,由文孝思先生的女兒及溫樹清先生的妻子文淑梅出面而任經理。第二年溫先生又在上海南市區天燈弄83號開設“川江”土產工場。1945年溫樹清先生在四川合江的妻子來到上海,溫先生又在云南中路162號開設第二家“川江”土產商店,也由其妻子陶佩珍而任經理。當時在南市區天燈弄的工場,專門生產川湘麻辣制品,提供給二個門市部銷售。其主要品種有:按傳統方法自制的川幫特產,以泡菜、辣醬、豆豉、臘肉等品種開拓銷路。在注重原料進貨、精工細作、形成經營特色后,又不斷制出新品種。其中花色辣醬、粉蒸辣椒、金鉤豆瓣、糟辣椒等,在當時國內市場均屬首創,品種迅速增加到六十多種,川湘麻辣制品從此揚名滬上。
同時“川江”產品還供應上海各大“川幫”飯店作為川菜調料。如:錦江飯店、梅隴鎮酒家、和平飯店、四川飯店、東亞飯店、潔爾精川菜館、四川味飯店等。還為上海梅林罐頭廠、泰康食品廠、益民食品廠提供生產罐頭食品用的辣醬原料,成為當時上海調味品行業生產川菜調料的龍頭企業。
1956年公私合營時,“川江”土產商店和“利川東”商店以及1947年戴錫之先生在浙江中路112號開設的“四川土產公司”三家合并建成“川江”土產商店。由于當時“川江”在生產、銷售的經營規模上均處于龍頭地位,故定名為“川江”。在即將正式掛牌時,大家聚在一起,當時出于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熱愛,“利川東”的伙計楊宏擴先生提出建議:毛主席是湖南人,很喜歡吃辣。四川人、湖南人都喜歡吃辣,是不是可以把“川江”的招牌改為“川湘”更為合適?楊宏擴先生的建議得到了溫樹清夫婦和在場各位的一致贊同,最后大家確定把招牌改名為“川湘”。繼續以前店后場的方式生產經銷四川土特產品。
1955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反“四舊”的浪潮中,上級領導把原在上海人民廣場對面繁華地段的黃牌花鳥商店(西藏中路144號)劃給川湘土產商店經營。從此“川湘”如虎添翼,懂啊“川湘”商店門口排隊購買“川湘”辣醬的人群絡繹不絕,排隊的人群成為當時上海市場的一道風景線。從此“川湘”自產自銷的麻辣風味調料風靡上海。
“川湘”產品的特色在于:一是選料嚴格,如辣椒的質量必須達到“型尖,肉厚,色紅,味辣”的要求;二是工藝獨特,生產過程由“腌、泡、拌、曬、汆、炒、燒、燜”等多道工序組成,產品質量上乘,具有獨特風味。“川湘”從此被廣大上海市民譽為“調味王國、麻辣世界”。一九七五年因銷售量大增,產品供不應求,所以又在原川湘土產工場的基礎上擴建為四層建筑的川湘土產食品廠,把商店改名為廠門市部。
一九九三年“川湘”被原國內貿易部首批命名為“中華老字號”名特企業。一九九四年更名為上海川湘調料食品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公司在自籌資金在上海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區建造了占地面積達十六畝和具有現代化流水線的新生產廠。2006年上海天盛酒業入住“川湘”,完成了“川湘”的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上海川湘調料食品有限公司。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活力。多年來,企業云集專制麻辣食品的高手,致力于生產和經營具有四川、湖南特色的調料食品,產品日新月異。經營規模已由原來一年幾萬元的銷售額,發展到目前,一年數千萬元銷售額。
“川湘”人長期來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在生產和經營中不斷的強化全面質量管理,2000年企業通過了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2003年又通過了ISO9001-2000 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以此來確保“川湘調料”的質量管理優勢。同時為保證“川湘調料”的食品安全,不斷開發國外市場。2003年企業還通過了HACCP的認證和出口商檢的認證。早在一九八四年“川湘調料”六個產品的花色辣醬被評為中商部優質產品,有二個產品被評為上海市優質產品,(上海市黃浦區商業志p80~p81)一九九七年芝麻油被評為國內貿易部信得過產品,近年來火鍋調料、牛肉辣醬、辣油和辣油辣椒等產品連續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名優產品,“川湘調料”已被眾多消費群體稱譽為(滬上辣字第一號)。
“川湘人”堅持“創新是一個名族進步的靈魂”這一理念,在保持和發揚傳統特色的同時,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保持“老字號”長盛不衰。長期來,川湘以其“調味王國、麻辣世界”的特色調料在市民中享有盛譽,不斷地改制配方,以適合眾多的消費群體需求。多年來,川湘調料不斷引進產品開發人員,新產品層出不窮,從原來的單一辣醬發展為“川湘調料”系列產品。當前,川湘人又提出了“健康的辣,科學的辣”產品創新理念,推出了“好辣味,好生活”為消費理念的川湘十三香系列調料,投放市場后,深受歡迎。
川湘人知道,老字號的優勢在一個“老”上,老字號有著令人羨慕的先天優勢,資歷老、公眾的關注度高。但其劣勢也是在它的“老”。體質、產品、生產和經營的老化、嚴重制約了老字號企業的發展。
所以,川湘更要發展必須在“新”字上圖發展,在“老”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突發展要做到“六新”即:思想觀念更新、經營模式創新、產品品種創新、生產方式更新、品牌形象更新、傳播模式創新,因為創新是“老字號”長盛不衰的源泉。第二,在老字上做文章,不繼承以往的特色、信譽,就丟掉了祖宗長期積累的成果和信譽,就喪失了千金難買的寶貴無形資產。
川湘將繼續抓住經濟制改革的機遇,通過了“機制轉化”這根軸,來連接“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這二個輪子,推動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川湘正處于跨越式發展時代,川湘的目標是:花三年時間進入中國調味品行業50強,調味醬行業全國十強。成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的著名品牌。